
多地直面公摊痛点 透明计价促安心购房

商品房按套内建筑面积明码标价,实现“所购即所得”,是购房者的期望。越来越多的城市宣布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面积计价,这一现实正逐步到来。
中原房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购房者希望消费透明化。长期以来,公摊建筑面积的不透明性让许多购房者感到困扰。实施套内面积计价有助于让购房过程更加安心,但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公摊建筑面积的具体内容,并加强对公摊面积的监管。
公摊建筑面积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取消公摊”相关话题频繁登上热搜。湖南省衡阳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相继宣布将实行套内面积计价,引发了广泛讨论。例如,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面积计价是否意味着“取消公摊”?此举是否会降低购房成本?与住房面积相关的税费是否会有所调整?
实际上,按套内面积计价并不等于“取消公摊”。公摊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等公共部分,对住宅品质和舒适度至关重要。张大伟指出,当前许多人误以为套内面积计价就是取消公摊,但实际上这只是改变了购房计价方式。购房者支付的房款包含了公摊面积和室内居住面积,在总数一定的情况下,公摊面积越小,得房率越高。
不少购房者认为公摊面积大导致得房率低,这与买房过程中遇到的公摊面积不透明问题有关。一些开发商利用期房销售制度在公摊面积上玩弄手段,导致样板间与实际交付房屋存在较大差异。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过去开发商或中介机构对公摊面积采取不透明的计入方式,导致购房者得房率低且难以维权。特别是前几年,个别房企为了获利故意做大公摊面积,损害了购房者的权益。
现阶段,“取消公摊”更准确的含义是“住房销售环节取消公摊”或“商品房销售调整为按套内面积购买”。这种计价方式可以保障购房者权益,减少房屋交付后的纠纷,提升购房信心。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房屋销售按套内面积计价可以让购房者消费得明明白白,杜绝开发商将不应计入的部分纳入公摊面积。
关于购房成本的变化,多位专家表示,这一政策主要带来的是购房计价方式的变化,对购房成本几乎没有影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赵秀池认为,即使在已经实行套内面积计价的城市,购房合同上依然会同时体现套内面积和公摊面积。对购房人而言,公摊面积是实打实地存在,住房总价不会改变。
对于物业费、税费、取暖费等服务的价格,一些购房者认为实行套内面积计价后,相关费用会按照套内面积执行。张大伟表示,这只是计算方式的变化,购房者需要缴纳的费用不会发生大变化。李宇嘉则认为,这种方式让购房者更清楚自家套内面积和公摊面积,倒逼物业提升服务质量。赵秀池表示,现阶段物业费、税费、取暖费不会因为购房计算方式改变而少收费,修改标准需要走法定程序。
越来越多地区开始实行商品房销售按套内面积计价,多位专家认为这是大势所趋。严跃进认为,这有助于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的发展态势。张大伟担心,一旦监管不到位,个别开发商可能会一味追求套内面积,压缩公共面积,影响居住品质。李宇嘉强调,合理的公摊面积是必要的,既要提高业主居住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也要适度减少公摊。多城为了实质上“降公摊”,提升得房率,引入了“不计容”政策。这些政策创新提高了住房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信息透明度,完善了公共空间和配套设施,提升了业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