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建设 深化区域协作与创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广东通过改革促进发展,加强区域协作,推动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不久前,广东江门的集装箱货物通过广州港的“穿梭巴士”驳船运至南沙港码头出口。这得益于“一港通”海关创新监管模式的不断优化,使得大湾区内的港口间有了畅通的“摆渡船”。
为提高货物流通效率,促进要素流动,广东在政策协同和规则机制上持续深化改革。以重大合作平台为重点,广州南沙制定了350项重大改革事项清单,促进三地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启用了澳门政务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可以办理澳门12个部门近70项业务,打破了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则出资5亿元组建梦工厂基金,鼓励年轻人创业,支持科创企业创新发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提出了79项改革任务,构建与香港及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制度。
为了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广东还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上进行探索,解决束缚三地发展的瓶颈问题。《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以立法形式出台,在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出了94条措施。11月,广东发布了新的14个方面改革任务,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强化粤港澳三地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共建科创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