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说明适老化改造还得加把劲 字体颜色浅看不清

药品说明适老化改造还得加把劲!近日,“建议把药品有效期改成黑色字体”这一话题冲上热搜榜。起因是一位网友发帖吐槽,不明白为什么药品的有效期要用浅色字体标注,年轻人找起来都很费劲,更不用说老年人了。帖子很快引发共鸣,许多网友表示每次找日期都要仔细查看多次,甚至有人提到买到药后第一件事就是在盒子上重新写一遍保质期。
现实中,除了药品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看不清、难找到之外,药品说明书内容繁多、字小如蚁、用词生僻等问题也长期饱受诟病。不少人呼吁改进药品包装和说明书,以适应老年社会的需求。
12月20日上午,在北京市东二环某三甲医院内,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取完药后又折回窗口询问药师药品的有效期。药师凑近看了一眼,大声告诉老人:“到后年1月份。”记者在该医院随机采访了20名患者(其中12名为老年患者),他们一致反映药品包装盒上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字体太浅,看不清楚,说明书上的字也很小且专业词汇难以理解。
药品的有效期是多久,药物之间会不会“相冲”,可能存在哪些不良反应?这些问题让不少患者感到困惑,迫切希望看得清、看得懂药品说明书。
国家药监局已公布了第三批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名单,未来将有更多“大字版”“简化版”药品说明书与患者见面。业内人士指出,简化版药品说明书应成为常见药品的标准配置,同时也要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语音、视频、盲文等补充形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与便捷。
在上述三甲医院,68岁的张大爷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定期服药。他每次取完药后都会先存放好,等周末孩子们回家帮他用黑色签字笔将生产日期、有效期描黑,才敢放心服用。记者翻看他带的一袋子药品盒发现,很多药品的有效期都是透明字体或虚线字体,很难看清。
除了包装上的字体颜色浅外,还有患者反映药品说明书上的字太小,密密麻麻很难看清。70多岁的何女士戴上老花镜有时也看不清说明书,只能再回药房询问医师。北京市民王先生则用手机拍下说明书放大后再看,但依然觉得获取有用信息很不方便。
医护人员也有类似困扰。一名刘姓医生表示,药品说明书的字体过于微小,即便年轻人阅读起来都吃力,对老年人来说更是不友好,给用药安全带来不便。
药品说明书上的专业术语太多、难理解也是患者普遍反映的问题。家住上海市静安区的赵女士抱怨说,药品说明书的字太小,查找关键信息非常困难。湖南湘西某偏远山村诊所工作的高医生也表示,村里的老人经常拿着说明书来问各种问题,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也给老人的用药安全带来隐患。
记者查阅几种常用药品后发现,处方药的用法用量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病因以及用药禁忌等多种因素。普通人如果没有医生或药师指导,很难准确判断如何正确服用。例如,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处方药,其用法用量规则非常复杂,需要依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进行调整。
还有一些非处方药品说明书上的术语如“孕妇慎用”“儿童酌减”“顿服”等也让很多人困惑。一项调查显示,仅有约20%的人能够准确理解“顿服”的含义,而“孕妇慎用”“儿童酌减”的理解准确率不足10%。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已启动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广东等省市参与试点,首批包含657种药品。试点方案包括纸质说明书的大字版、完整版与电子版等多种方式。一些企业也在尝试通过调整字号、增加二维码等方式改进说明书。相关部门也在开发服务平台,提供免费的电子说明书存放数据平台。
律师吴茜关注药品说明书的适老化改造问题,她认为简化版说明书势在必行,但也需考虑视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需求,推出语音版、盲文版等特殊版本。她建议在最小包装里放置通俗易懂的通俗版说明书,在较大包装里配备详尽的专业版说明书,确保不同群体能迅速便利地获取所需信息。
一些受访患者也提出了期待,希望能将生产期和有效期标黑,单独在药盒上写大字标注用法用量,增加二维码获取“大字版”或“详细版”说明书,并特别标注用量和不良反应。业内专家指出,除了清晰阅读外,还需要让人理解说明书内容,可以进一步拓展信息服务的内涵,例如增设二维码语音播报功能或制作短视频,减少老年患者阅读说明书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