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天津考古有国内首次重大发现 揭示元代漕运仓储遗址

访客 2024-12-20 18:24:07 44362
天津考古有国内首次重大发现 揭示元代漕运仓储遗址摘要: 2024年12月16日至17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武清区河西务镇组织召开了“十四仓遗址考古发掘与保护专家咨询座谈会”。会议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建筑研究院、国家...

2024年12月16日至17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武清区河西务镇组织召开了“十四仓遗址考古发掘与保护专家咨询座谈会”。会议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建筑研究院、国家文物局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参加。

天津考古有国内首次重大发现 揭示元代漕运仓储遗址

十四仓遗址位于武清区河西务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9月至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十四仓遗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工作。本年度最重要的发现是一座完整的元代漕仓仓厫建筑基址,并通过重点考古勘探确认了一组由12座建筑基址组成的漕仓院落遗址。该遗址布局清晰,规模宏大,为元代运河漕仓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考古现场,观摩了出土遗物,听取了发掘情况汇报,并审阅了相关资料。他们高度评价此次考古工作,认为这是国内首次发掘出元代国家漕运仓储遗址,是中国大运河考古的重大成果,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特征。

2024年度实际发掘面积达1538平方米,揭露出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号元代漕仓仓厫建筑基址。该建筑坐北朝南,长约42.9米、宽约15.2米,由人工垫土基座、台基、墙基、磉墩及排水沟等相关附属设施构成。根据墙基内侧均匀分布的2排9列磉墩,确认该建筑面阔十间,进深三间。此外,在南墙基外侧还发现了11列尺寸略小的磉墩,表明建筑前设有檐楹,其形制与文献记载相符。建筑基址及废弃后倒塌堆积内出土的主要遗物包括条砖、板瓦、筒瓦、重唇板瓦、兽面纹瓦当等,兼有少量瓷器标本。根据出土遗物和文献记载,可以确认该建筑始建于元代,毁弃于明代早中期,为元代官制粮仓。

专家们指出,通过2022至2023年的前期综合调查与研究和2024年的考古工作,揭示出十四仓遗址是一个以大运河为依托,由北运河故道、引河、港湾、道路、漕仓、沉船等各类关联遗存构成的元代大型国家漕运仓储系统,未来考古潜力巨大。

与会专家建议,应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尽快对本年度发掘区域进行妥善保护处理,做好周边重点遗迹埋藏分布区域的现场保护,抓紧启动编制《十四仓遗址总体保护规划》,并根据最新考古成果准确划定遗址边界。同时,要秉持大考古理念,制定长期考古工作计划,持续开展系统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加强考古整理研究,通过多学科合作研究,为全面认识和系统保护十四仓遗址提供依据。建立十四仓遗址考古工作基地,为后续连续性考古工作提供保障。

未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在天津市文物局领导下,积极推进十四仓遗址的考古与保护工作。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