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野县法院执前划拨破解涉企纠纷,冻结资金秒变履行款
新野县法院实施“执前划拨”措施,成功解决了一起涉企纠纷,通过预先冻结涉案企业的资金,将冻结的钱款迅速转变为履行款,有效突破了执行难题,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执行效率,也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当地法治环境树立了良好榜样。
大象新闻记者 魏广宝 通讯员 杨彦杰 芦清伟/文图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南阳市新野县人民法院始终秉持高效、公正的司法理念,积极回应市场主体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新期待。近日,该院运用“财产保全+执前划拨”模式,在一宗标的额超千万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成功促成双方企业快速履行义务,实质化解了涉企纠纷。
在原告广西某建股份有限公司与被告河南省某研究院有限公司、新野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中,新野县法院根据原告公司保全申请,依法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先后冻结二被告公司价值共计三千余万元的财产。2025年9月,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分三期支付近两千万元欠款,其中首期800万元须于五日内付清。
调解书生效当日,被告河南省某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动提出书面申请,请求法院直接扣划其已被冻结账户中的800余万元用于履行首期付款义务,并获原告同意。新野县法院并未机械地等待执行立案,而是立即启动审执协同快速响应机制。承办法官与执行干警紧密协作,重点审查该扣划行为是否存在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风险。经多方核查,确认该公司暂无其他涉诉涉执案件后,法院于当日即作出扣划裁定,并于次日高效完成款项扣划与发放。
此举打破了“先解保再履行”或“等执行再扣划”的传统路径,实现了“保全资产即时盘活、调解协议无缝履行、矛盾纠纷高效化解”的多重效果,不仅极大缩短了债权人实现权益的周期,避免了程序空转,原告企业得以及时回收巨额账款,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还解决了被告公司履行调解协议的关键堵点,使其能够便捷履行义务,有力维护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与信用根基;同时也将潜在的执行案件消弭于萌芽状态,显著节约了司法资源,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新野县法院的“财产保全+执前划拨”模式,将执行环节的扣划措施前移至审判阶段,有效盘活了被冻结的“沉睡”资产,使其迅速转化为履行债务的“源头活水”,精准破解了“保全容易履行难”的实践困境,有力保障了债权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最大限度降低了对债务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了坚实的司法力量。
下一步,新野县人民法院将继续秉持“如我在诉”的情怀和担当,不断创新惠企便民的司法举措,让司法过程与裁判结果更有效地赋能高质量发展,为激发市场活力、维护健康经济秩序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