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北京能源交通降碳近1000万吨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访客 2024-12-20 18:26:06 37668
北京能源交通降碳近1000万吨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摘要: 今天上午,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新闻发布会。从2019年至2023年,本市能源领域实现降碳600余万吨,交通领域累计降碳300余万吨。“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

今天上午,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新闻发布会。从2019年至2023年,本市能源领域实现降碳600余万吨,交通领域累计降碳300余万吨。

北京能源交通降碳近1000万吨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减污是指减少污染物排放,降碳指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协同就是要在实施环境污染防治或降碳措施的过程中,实现碳污的共同减排;增效应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2023年9月,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紧盯碳污源头,聚焦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协同治理。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梁文玥介绍,在能源领域,通过加快发展光伏、地热等本地可再生能源,大幅提升外调绿电规模,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消费,2023年与2019年相比降碳600余万吨,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3万余吨。在交通领域,一手抓老旧车淘汰、一手抓新能源车推广,新能源及国五以上机动车占比超过70%,汽柴油消费量由2019年的660万吨降至2023年的530万吨,实现降碳300余万吨,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减排2万和1万吨左右。

北京构建多环节、全方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进体系;试行将碳排放核算评价纳入环评,累计推动90余个建设项目开展碳污核算;创新制定《北京市企业和项目绿色绩效评价指南(试行)》,依据碳污排放情况、资源环境效率和绿色经营等内容,开展企业和项目绿色绩效评价工作,根据评级结果给予支持。

北京扎实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今年1月,朝阳区、大兴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分别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试点和园区试点,开启了为期三年的建设周期,四个试点区域各具特色。北京市还着眼超大城市生产生活运行保障需求,顺应大规模集中建设到高标准城市更新的转变,拓展城市、园区试点至行业、企业示范,培育了多个减污降碳“试验田”,包括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供热领域和城市更新领域。

梁文玥表示,市民也是减污降碳的主角。北京市通过践行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垃圾分类、节能节水等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减污降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今年6月,京津冀三地联合制定发布了《碳普惠项目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 低碳出行》,这是首个区域性低碳出行碳普惠领域减排量核算技术文件,鼓励全社会自愿主动参与到减污降碳行动中。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之路的推进已经给北京带来了环境、气候、经济的收益。数据显示,十余年来,PM2.5年均浓度下降60%以上,二氧化氮、PM10、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分别下降50%、40%、80%以上。与此同时,在GDP增长了110%的同时,万元GDP能耗下降近50%,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超50%,实现了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