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高校打呼噜宿舍,人性化管理的典范之举

访客 2025-11-14 15:54:11 35215 抢沙发
高校设立“打呼噜宿舍”,体现了学校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和人性化管理的典范,这一举措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减少因打呼噜带来的困扰和矛盾,此举不仅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反映了学校在日常管理中的细致入微和灵活应变,这种人性化管理的方式,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提升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评论员 李长需

高校什么样的学生可以配专有宿舍?

11月11日,据多家媒体报道,广西财经学院计划在明秀、相思湖两个校区开设“打呼噜宿舍”,每个校区各设两间,共计四间。这一消息引发网友热议,评论区不少人留言感慨“好人性化”“这学校我想要”。11月13日上午,该校工作人员确认此事属实,相关通知已于今日下发。

学校这么做,蛮为学生着想的。宿舍里有个打呼噜的,就别想睡个安稳觉。戴耳塞的,挂床帘的,甚至偷偷熬夜等室友先睡的,能想出的招儿都想了,却不一定好使,闹别扭、吵架甚至为此动武的,并不少见。然而打呼噜大多是生理现象,当事人控制不了,指责或抱怨只会让彼此难堪,却解决不了问题。过去不少学校面对此类问题时,要么让学生自行协商,要么劝大家相互体谅,能给出实质性解决方案的却不多。

高校打呼噜宿舍,人性化管理的典范之举

广西财经学院的做法,无疑是给“无解”的难题找到了一条解决之道。学校主动回应学生诉求,专门划出宿舍进行分流安置,既照顾到打呼噜同学的自尊,不用让他们再因影响他人而愧疚;也给长期受此困扰的学生一个解脱的机会,可谓是皆大欢喜。更难得的是,学校还保留了不满意可退宿舍的灵活性,没有搞“一锤定音”的分配,体现了管理上的包容。四间宿舍虽然数量不多,但这份“想学生之所想”的态度,远比规模大小更有意义。

网友们之所以纷纷点赞“好人性化”,恐怕还是因为这种解决方式的“体贴”,暖到了大家的心里面。不少高校,在管理上往往陷入“抓大放小”的误区,过分关注教学科研和校园建设,却忽略了宿舍作息、生活习惯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但对学生们来说,能不能睡个安稳觉、和室友能否和谐相处,直接影响着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可能比科研和校园建设更重要。现在有高校这么贴心设“打呼噜宿舍”,这是真心想为学生好,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需求被看见、被重视,这种归属感,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

高校打呼噜宿舍,人性化管理的典范之举

当然,专门设立的“打呼噜宿舍”只是一种尝试,运营得好不好还有待观察。可能有人会担心,让那么多“呼噜王”集中在一块,会不会变成“呼噜集中营”,反而让入住的“呼噜王”们休息不好?或者给因为入住“打呼噜宿舍”的学生,贴上被歧视的标签?这些担忧不能说没道理,但从学校的设计来看,已经预留了规避的空间。“有需求均可报名”的原则,让选择更自主;“不满意可退宿”的规定,也给同学们留下调整的余地。后续入住如果出现问题,不妨多沟通、多引导,这些潜在问题最终都会有解决的方式。毕竟,入住的学生情况都差不多,更容易沟通和包容。

广西财经学院的做法,给高校提供了一种“柔性管理”的范本。高校宿舍管理的核心,不是追求“一刀切”的整齐划一,而是在规则之下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除了打呼噜问题,宿舍里的作息差异、饮食习惯、学习节奏等,都可能成为矛盾的源头。如果更多高校都能像广西财经学院这样,多听听学生的呼声,针对不同问题推出不同的精准化解决方案,学生的宿舍矛盾就好化解了。一所好的高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营造有归属感的校园环境。广西财经学院树立的这种榜样,值得借鉴。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521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