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揭秘益生菌饮料与肝癌风险,九月流言榜揭秘真相

访客 2025-10-26 15:43:28 13281 抢沙发
益生菌饮料被传为通便神器,喝牛奶会增加肝癌风险,这些说法在9月流言榜中备受关注,这些说法缺乏科学依据,需要理性对待,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益生菌饮料的通便效果,而适量喝牛奶与肝癌风险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公众应该保持科学态度,不盲目相信流言,注重均衡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

1

防蓝光手机膜能隔绝99%有害蓝光,有效保护眼睛?

揭秘益生菌饮料与肝癌风险,九月流言榜揭秘真相

流言:手机屏幕会发出蓝光,对眼睛害处很大,因此应当购买防蓝光手机膜保护眼睛。

真相:这是夸大宣传。所谓“蓝光”,指的是过滤电子屏幕发出的短波蓝光(波长400-500纳米),长时间、高强度接触该波段蓝光,可能加重视疲劳,甚至影响视网膜健康。但商家宣传的“隔绝99%”多为营销噱头。根据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市售防蓝光手机膜阻隔率差异极大,有的仅为0.1%,多数不到20%,个别产品甚至与普通保鲜膜效果相当,远达不到“99%”的程度。此外,蓝光是屏幕显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阻隔会导致严重偏色,因此“100%防蓝光”并不现实。保护眼睛关键在于科学用眼,如控制屏幕使用时间、及时休息,减少连续用眼带来的疲劳,而非单纯依赖防蓝光膜。(来源:科学辟谣)

2

“一喝就拉”的网红益生菌饮料是健康的通便神器?

揭秘益生菌饮料与肝癌风险,九月流言榜揭秘真相

流言:喝网红益生菌饮料后三四个小时就拉肚子,说明能通便瘦身。

真相:这种说法没有科学根据。真正有效的益生菌不会导致腹泻,饮用后短时间内拉肚子,往往是肠道受到刺激产生的不良反应。益生菌要想发挥作用,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足够数量的活菌(每日摄入1亿-1000亿个);二是菌株要有针对性(如BB-12、LGG等特定菌种);三是这些活菌要能够耐受胃酸和胆汁,顺利存活并定植于肠道。

那些宣称能“速效通便”的产品,很可能添加了刺激性泻药、高渗透性成分或过量的益生元,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肠道依赖、电解质紊乱或菌群失衡。总之,维护肠道健康需要长期调理:普通人应注意膳食纤维的摄入、保证充足的饮水和规律运动;容易腹泻的人要避免刺激性成分,选择合适的特定菌株;儿童则应使用专用产品并遵医嘱。如果出现严重的肠道问题,应及时就医,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速效”。(来源:羊城派)

3

哈佛大学研究称喝牛奶会增加肝癌风险?

揭秘益生菌饮料与肝癌风险,九月流言榜揭秘真相

流言:哈佛新研究发现,每周喝超3.5杯牛奶,肝癌风险增加45%。

真相: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是对文献的误读。2025年4月哈佛大学研究显示,较高牛奶摄入量与肝癌风险增加有关,但这只是流行病学观察研究,只能说明两者相关,并不能证实因果关系。因为喝牛奶多的人群可能同时存在饮酒等混杂因素,且研究基于美国人群,是否适用于中国人仍需验证。

牛奶是优质蛋白和钙的重要来源,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和控制体重,不能因单一研究就否定其价值,目前国际和国内权威机构均未认定“牛奶致癌”,适量饮奶仍被广泛推荐。我国多数人奶制品摄入不足,问题在“喝不够”而非“喝太多”。饮奶量大或肝功能异常者可选酸奶、低脂或零乳糖奶。预防肝癌更应聚焦接种乙肝疫苗、少饮酒等明确风险因素。(来源:科学辟谣)

4

孩子咳嗽要想好得快,就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

揭秘益生菌饮料与肝癌风险,九月流言榜揭秘真相

流言:咳嗽说明有细菌感染,抗生素能消灭细菌,所以用了抗生素就不咳嗽了。

真相:这是一种常见误区。咳嗽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本身,它可由多种疾病或原因引起。儿童常见包括感冒、鼻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异物、过敏、鼻涕倒流等。在这些疾病或病因中,细菌感染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且不如病毒多见;而抗生素仅是针对细菌感染的治疗药物。即使咳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也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和不同的感染部位,选择不同的药物、剂量和疗程。

抗生素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家长不应自行给孩子使用抗生素,以免因药不对因、剂量不当、疗程不足等,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其他不良后果。因此,孩子咳嗽严重并伴有其他症状时,应通过医生的诊断来确定咳嗽的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来源:科学辟谣)

5

可以自己购买树脂补牙,方便又便宜?

揭秘益生菌饮料与肝癌风险,九月流言榜揭秘真相

流言:只是补牙的话不需要去看牙医,自己网上买树脂来补,便宜又方便。

真相:这是一种误导。补牙属于专业口腔医疗操作,必须由具有专业资质的牙科医生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

补牙并非简单的材料填充,而是需要彻底清除龋坏的部分,并在严格的消毒环境下,借助专业的器械设备来完成。医生还需要准确判断龋坏深度以及牙髓状态,做出相应处理。自行补牙很容易出现失误,可能引发感染、继发龋、牙髓炎甚至牙体折裂,深龋未及时就医可能发展为牙髓感染。总之,补牙一定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建议患龋齿就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千万不要自行“DIY”。此外,龋齿的预防也很重要,应注意正确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定期口腔检查。(来源:科学辟谣)

6

过期药只是药效差,没变质就能吃?

揭秘益生菌饮料与肝癌风险,九月流言榜揭秘真相

流言:过期药只是药效降低,如果外观没变质就能继续服用。

真相:这种说法没有科学根据,药物过期不建议服用。首先,过期药的有效成分含量会下降,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例如抗生素过期后不仅无法有效杀灭细菌,延误病情,还可能产生耐药性。其次,药物过期可能发生变质,其化学成分会发生变化,比如阿司匹林过期后会分解出刺激胃黏膜的“水杨酸”,可能引发胃出血。此外,部分药物即使过期后外观没有变化,也可能滋生细菌导致变质,存在安全隐患,比如过期的眼药水滋生细菌后可能引发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

因此,无论过期药外观是否正常,都不建议使用,应按“破坏药物+密封丢弃”的原则处理,如将药片或胶囊从原包装取出捣碎后密封丢弃。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28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