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红色故事|韩珍:日军枪口下逃生,书店点燃革命火种

访客 2025-08-14 16:28:05 20430
韩珍的故事描述了她在日军枪口下逃生的经历,并在书店点燃了革命火种,她勇敢地面对困境,传递了红色精神的力量,她的经历成为了激励人心的故事,展现了勇气和信念的力量。

“1945年,我成了革命队伍的一员。”说起自己投身干革命的起因,94岁的韩珍老人声音中仍然带着愤懑,“这一切都和日本帝国主义脱不了干系,那时我还小,但发生的事,一辈子都忘不了。”

那些烽火岁月,让韩珍早早明白了“要勇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如今,在韩珍眼中,“现在国家越来越强大,这都是当年奋斗的目标啊。希望年轻人能记住过去的历史,珍惜现在的生活,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红色故事|韩珍:日军枪口下逃生,书店点燃革命火种

韩珍讲起了难忘的抗战经历

年少惊变,新华书店立志

时间回到1945年,韩珍记忆中的少年时,他所在的安静祥和的小村庄被一声炮响彻底改变。

“那天早上,村里突然出现一箱箱的炮,我正纳闷怎么回事,就听说日本鬼子来了。他们把村子包围了,大炮、机枪一个劲地打。”回忆起剧变,韩珍满心怒火,“我们村以前可好了,像个小城市,有城墙,还有三个城门。可鬼子一来,啥都变了。”

在那个时代,韩珍也见过其他军队,“只有鬼子他们是来烧杀抢掠的。”

“听说鬼子来了,村里的乡亲们就赶紧跑、赶紧躲,他们是真要杀人的。”由于年纪尚小,韩珍落在了后头,没能及时逃出家,“家里人想救我,一个劲喊‘快跑’,我想大门是不能走了,要不就赶紧爬墙逃吧。”

努力翻墙的韩珍由于力量不够,墙也翻不上去,还差点摔了。就在这时,“鬼子找上了门,只听见机枪声音‘噼里啪啦’的打在我们家门上、墙上。”韩珍吓得赶紧躲起来,这才没有被机枪打到,“父亲躲到一个有洞的地方藏了起来,母亲没来得及躲避,被敌人打聋了。我们几个命大的活了下来。”回忆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场景,已过耄耋之年的韩珍眼里泛起了泪光,“我的家被烧了,几间大屋被大火烧成废墟。我的几个长辈和弟兄也被小鬼子杀害了。”

平复了心情的老人坚定地说:“这就是我为什么参加革命的原因。国恨、家仇,我立志要加入咱们的队伍,参加抗日。”

就这样,年仅14岁的韩珍开始打听哪里能参加革命。“当时,有个姓刘的同志在我们村不远处开了一家新华书店。他知道后,让我去店里当店员,我就去了。说是书店,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是咱们队伍上的联络点。”

成为革命队伍中一员的韩珍年纪虽小,却也承担起了情报员的责任。“这个情报站可重要了,有伤员同志路过,就在这里赶紧包扎、救治一下,然后送走。有情报要传递的时候,就靠写信,信封上插个鸡毛,叫‘火烧鸡毛信’,意思就是要赶快送出去。”

书店中,韩珍除了帮忙送送情报,还学习了很多进步思想和知识。

“当时,书店里摆着两本毛主席的书。我也借此机会,深入了解了咱们队伍的思想和精神,对党和组织更加爱戴了。”韩珍笑着说。

红色故事|韩珍:日军枪口下逃生,书店点燃革命火种

泛黄的小册子仍然被老人好好珍藏着

南下渡江,一碗黄豆芽馅饺子

回想参加革命的岁月,韩珍感慨很多。“我虽然没参加过什么抗日战争的大战役,都是些小战斗,但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不仅参加了解放济南、淮海战役,还跟着部队南下。”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采用“攻济打援”战术,向济南城发起了激烈的攻坚战。“解放济南的时候,我所在的部队虽然没怎么打过太激烈的战斗,但也俘虏了不少敌人。”

对于韩珍来说,这场战争他记忆很深,“因为我还立了一功”。

“记得在济南的一个大桥上,我们的队伍奉命值守,不让敌人逃跑。就此还堵住了国民党的一个官员,他打扮成老百姓,坐着马车想往青岛逃,被我带着部队逮住了。”韩珍笑着说。

第二年,韩珍随着大军离开了山东,前往南方作战。

同年,淮海战役结束后,韩珍跟着部队在安徽休整。“当时快过年了,咱们解放军驻扎在一个学校里,当地的老百姓可热情了,对我们解放军可真好,一个劲儿地给我们送吃的送喝的、送衣物被子等等。我们队伍有纪律,也阻挡不了老百姓的热情。”

在远离家乡的春节,韩珍和战士们吃上了热腾腾的饺子,那顿饭的滋味至今还在韩珍记忆中回荡。“冬天少青菜,老乡们就想了办法用黄豆发芽,生了很多黄豆芽出来,那饺子就是用黄豆芽做的馅,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韩珍说。

没过多久,韩珍所在的队伍开始过江南下,“好多老百姓还开着木船送我们。”

“过江的时候,我所在的队伍没打仗,因为国民党的部队早就跑了,他们丢了好多汽车、大炮。”就这样,韩珍一路跟随部队南下到了上海,在这里,他经历了印象中最为激烈的战斗,“解放上海的时候,打得可激烈了,每天都是枪声阵阵、炮火轰鸣,打了十好几天才解放。我的很多战友也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

回忆起战友,韩珍难免又眼含热泪,“他们倒在了战场上,那个画面我想起了就心痛啊。壮实的小伙子、家里爹妈上年纪的汉子、还有好多好多见过几面的战友们……过年时还一块吃了饺子、一块说过年好的同志们,就牺牲在了战场上。”

上海解放后,韩珍所在部队驻扎了不到一年,便派往海上练兵。韩珍还能想起自己第一次训练的情景:“在海面上风浪特别大,船晃得厉害,我抱着桅杆动都不敢动。那时候在船上,睡觉都觉得船在上下晃,就像在海浪里一样。”

好在坚强的意志让韩珍克服了困难,训练状态越来越好。“开船的船老大还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我是山东的,他还问我家里是不是开船的、之前训练过,我说不是。”韩珍说。

抗美援朝,困难不是说着玩的

1950年,跟随部队回山东的韩珍在曲阜听到了朱德元帅的动员,又义无反顾加入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当时元帅告诉我们,保卫祖国安全,抗美援朝有万分困难,让我们做好思想准备。到了朝鲜,才知道那困难真不是说着玩的。”

红色故事|韩珍:日军枪口下逃生,书店点燃革命火种

奖章无言,见证老人的故事

“我所在部队入朝的时候,可狼狈了。”由于是坐火车往北去,天气越来越冷,韩珍所在队伍的棉衣装备严重不足,“有的有帽子,有的有上衣,有的有棉鞋,还有的连棉裤都没有。”

初到朝鲜,韩珍便经历了一段特别艰难的战斗时间。“当时,我们的武器太落后了,没有高射炮、没有足够的飞机,敌人的飞机想来炸就来炸,我们只能挖洞躲起来。粮食也跟不上,加上地形不熟,志愿军伤亡很惨重。”

“敌人太残忍了,还朝我们扔燃烧弹,好多同志不是被烧死,就是被机枪打死了。战场上太惨烈了,上一秒还在对视的同志,下一秒就壮烈牺牲了。但是我们还是去拼、去战斗。”韩珍情绪激动地说。

“我记得那个冬天特别冷,零下四十度,好多同志都冻坏了,也有人冻死了。我的队伍在雪地里待着,实在受不了了,我就说咱们冲过去,不然等下去也是冻死。”好在大家听了韩珍的建议,跟着韩珍向前冲锋,才活了下来。

讲完这段经历,韩珍老人的心情不免变得低落。“在朝鲜三八线上打了好多天,后来我所在的队伍换防,回了安东——就是现在的辽宁丹东,歇了一个礼拜。”

换防回来的韩珍还记得照见镜子的第一面。“棉衣烂得挂着絮,脸上全是黑灰,就像从泥里滚过。在安东洗了脸,理了发,换了身干净衣裳,才算瞅着像个人。”

回顾这一生,“我没受伤,全靠运气。”韩珍笑了笑,“小时候念过几天私塾,认得几个字,就去了参谋部当文书,危险小点儿。”但他也有后怕的时候。一次,他和战友在破庙里歇脚,韩珍刚喊完“起来走走、活动活动”,大家前脚刚迈出去,身后破庙就被炸弹炸了,“真真是捡了条命。”

“现在我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了,好多事都记不清了。但这些抗战的片段,却像刻在脑子里一样,偶尔还是能想起来。很多战友都牺牲了,我能活下来,还能看到现在的好日子,已经很知足了。”韩珍说。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宋明君 实习生王馨 通讯员袁波)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