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刀山下火海什么意思(浅谈道家文化中的上刀山与下火海)

上刀山下火海什么意思(浅谈道家文化中的上刀山与下火海)

上刀山下火海什么意思(浅谈道家文化中的上刀山与下火海)今天被大家的关注度非常高,为了方便大家了解相关知识,大楚百科网为大家准备了完整关于该事情的所有相关内容,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具体都是怎么回事吧。

摘要:时至今日,在中国的许多电影跟小说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字眼:“上刀山、下火海,万死不辞”。许多朋友会感到好奇,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功夫还是想象中的场景?

时至今日,在中国的许多电影跟小说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字眼:“上刀山、下火海,万死不辞”。许多朋友会感到好奇,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功夫还是想象中的场景?

玉钦居士今天来跟大家聊聊,道教正一派当中所说的上刀山与下火海,这些绝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道教文化之“上刀山”简介

回到“上刀山”,上刀山,民间又叫“爬刀梯”,是我国传统宗教文化。

源于道教正一派中的混元派红头道士(“阳师”)的一种祭祀仪式,一般在民间庙堂、宫观表演的一项绝活。

用来祭祀神灵、驱邪镇煞,祈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上刀山”在明朝时由雄十四郎、雄十四娘传入安远,在清朝和民国时最为盛行。

“上刀山”表演者叫“红头道士”,也称“阳师”,不仅流传于国内,东南亚许多国家也很盛行。

“上刀山”,吸收了殷周时代的巫祝祭祀鬼神、先秦的方仙之说,又吸纳了春秋时代的阴阳五行家、道家、儒家等学派思想;

逐渐构成了以鬼神崇拜、神仙方术与古代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相结合的道教思想。

东汉末年形成有组织的宗教,尊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上刀山在明朝时由雄十四郎、雄十四娘传入安远,在清朝和民国时最为盛行。

当时由于科学欠发达,老百姓经常遭受瘟疫疾病、蝗虫损禾、干旱洪水、庄稼欠丰等各种灾害,百姓苦不堪言。

所以一些地方的民间庙堂由庙会牵头,百姓募捐,举行三天四夜、五天六夜、七天八夜不等的斋蘸法事,最长的叫“打万缘蘸”,时间七七四十九天。

每天中午进行“上刀山”表演,表演时祈求风调雨顺、驱瘟断煞、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上刀山”是斋蘸法事的热潮,最精彩的时刻。直到“文革”时期“上刀山”1禁演,红头道士(“阳师”)也受到很大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恢复民族宗教,“上刀山”表演再次在各地民间庙堂出现。

道教文化之“下火海”简介

“过火炼”又称“下火海”,是我国传统道教文化的一项绝活。

源于道教正一派中的混元派红头道士(“阳师”)的一种祭祀仪式。

一般在民间的庙堂、宫观进行表演,用来祭祀神灵、驱邪镇煞,祈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它既吸收了殷周时代的巫祝祭祀鬼神、先秦的方仙之说,又吸纳了春秋时代的阴阳五行家、道家、儒家等学派思想,是道教混元派文化遗产的结晶。

由于贴近民间群众生活,不仅流传于国内,在东南亚很多国家都盛行。

“下火海”是由师傅一人或师徒多人,甚至信教群众代表共同参与表演的一项绝活。

表演者也叫“红头道士”(“阳师”),表演时赤脚从长十二米,烧得通红的“火炼”上走过,脚底板却不会烫伤。

更为神奇的是,在“红头道士”的带领下,一般的信教群众也可赤脚走过通红的“火炼”而安然无恙,带着强烈的神秘色彩。

先在空旷地或大操场,用木炭300公斤,做成约高20厘米,宽2米,长3米,当晚点火,由两名男子用长叉负责拨弄火木炭,使其烧旺烧透,村中男女老少围着火堆狂欢。

活动前举行隆重的拜祭仪式,取来公鸡一只,杀血洒火场,然后斩下鸡头,放入农用的一个铁犁内,投入火堆猛烧。

在众人的簇拥下,红头道士来到火场,全场一片欢腾。此时,火堆木炭已经燃透,留下一地乌黑赤红火炭和一尺高的火苗,各弟子绕着火堆狂奔数圈作开场白。

接着,师傅头身披一床薄棉毯,在火炭上灵巧地翻来滚去,旁人可闻到明显的毛毯烧焦的臭味。

接着下来,师傅头与众弟子及部分勇敢的村民一个接一个,在火炭上来回小跑,将炭火踢开,踢得火花四溅,满地硝烟,这就到了表演庆祝的高潮。

此时,四周烟花升空,爆竹燃放,锣鼓齐鸣,宣告庆祝活动结束。

除此之外,“上刀山,下火海”这句话的意思,在古代也代表讲义气、忠诚付出;其意思就是“可以为了帮=帮助朋友可以不顾个人的生与死”。

(另外还有一些情况诸如为了“报恩”或“讲义气”,也经常会用上这一句话)。

以上就是关于【上刀山下火海什么意思(浅谈道家文化中的上刀山与下火海)】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创文章,作者:大楚百科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247.cn/8224.html

(0)
大楚百科网大楚百科网
上一篇 2022年12月18日 上午11:59
下一篇 2022年12月18日 上午11:5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