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尊友:全球新冠大流行已趋于结束登上热搜

吴尊友:全球新冠大流行已趋于结束登上热搜

吴尊友:全球新冠大流行已趋于结束今天被大家的关注度非常高,为了方便大家了解相关知识,2247为大家准备了完整关于该事情的所有相关内容,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具体都是怎么回事吧。

4月13日,吴尊友在出席2023新京报智库春季峰会“主题论坛”时表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即将结束。让我们和边肖一起了解一下吴尊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即将结束。

吴尊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已经结束

4月13日,在由北京新闻社、千龙网主办的“信心与繁荣——新景智库2023春季峰会”主题论坛上。中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回顾过去20年的所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未来应对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做好疾控体系的技术支撑和现有医疗卫生人员的调配。

我们从过去20年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吴尊友提出一个问题,回顾过去20年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从2003年的SARS、2008年的肠道病毒EV71、2009年的甲型流感、2019年末/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从这些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学到了什么?

“首先是发现我们识别病原体的能力很弱。”吴尊友说,20年前,非典疫情的时候,病原体是什么时候分离出来的?非典疫情发生后五六个月才知道是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而且这种病原体的分离和确定也不是国内科学家做的,而是国外专家做的。其次,我们对突发疫情的发现还不够及时,然后我们的疫情统计报告能力还比较弱。

吴尊友介绍,2003年非典结束后,中国政府努力弥补不足。几年时间,建立了短时间内鉴定病原体的能力,多种疾病,多个实验室并行。也就是一旦出现新的疫情,我们可以组织多个实验室同时做病原分离。像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也就是一周左右,分离出了病原体,并破解了病毒的基因结构序列。在及时了解和掌握疫情方面,我们建立了覆盖全国所有乡镇卫生院的传染病实时报告信息系统,还建立了以症状为指标的呼吸道传染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

吴尊友认为,回顾刚刚过去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新冠肺炎的流行不仅冲击了普通人,也冲击了专业人士原有的认知,混淆了“死亡”等已经被充分理解的基本概念。

“在过去的两三年里,人们问得最多的是,新冠肺炎已经变得类似流感,死亡率已经很低了。我们为什么不放手?”吴尊友说,可能大家都知道,死亡是衡量一种传染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而“死亡”也分绝对数和相对数,相对数有死亡率和死亡率两个指标。

吴尊友介绍,以新冠肺炎疫情五波为例,第一波病死率为3.23%,第二波为0.45%,第三波为2.5%,第四波为1.4%,第五波疫情为0.48%。单从病死率来看,数字确实在下降,但从死亡人数来看,是在上升。第一波死亡人数为3人,而第5波死亡人数高达1万人(到2022年底)。那么,第一波和第五波疫情哪个更严重呢?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看死亡率的数值."吴尊友说。同样是死亡率的概念,在不同的传染病中含义是不同的。比如狂犬病的死亡率是100%,无论在哪里。流感的死亡率基本在0.1%左右。但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不同流行规模”有很大差异。因此,病死率并不是衡量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一个完全可靠的指标,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

吴尊友认为,死亡的风险其实是感染后才能面对的危险。如果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所有人都不会被感染,感染的风险就不存在,也就不可能因为感染而导致死亡。但是死亡率只考虑感染后的人群。换句话说,如果受疫情感染的人很多,虽然死亡率很低,但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会很大。因此,疫情的规模对死亡人数和判断疫情严重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的全球疫情数据,新冠肺炎的全球疫情已经结束,“新冠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再对人类构成如此严重的威胁”,吴尊友说。

我们还从新冠肺炎的流行中学到了什么

吴尊友介绍,过去流行病学病例调查或聚集性疫情调查主要依靠专业技术人员。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流行病学调查主要由“三公”参与,即公安、卫生、工信等大数据部门与专业团队合作。这一变化提醒我们,公共信息在流行病学调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感受到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公共卫生人员有专业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但行政官员做决策的重要信息是公安和工信部掌握的比较全面。

“无论是从大头娃娃的劣质奶粉事件,还是儿童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早期发现,还是新冠肺炎感染,我们都意识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窗口在医院。”吴尊友说。医院是未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现的窗口和哨兵,所以医防结合非常重要。目前,疾控体系改革的行政框架已经完成,下一步如何用技术框架支撑疾控体系,需要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施进一步全面规划。

吴尊友表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包括成立国家数据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有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将有可能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比如医院和疾控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例如,去年12月,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新冠肺炎病例。此时,医院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救治病人上,没有时间为每位病人填写一份传染病报告卡,导致传染病实时报告信息系统无法反映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实时情况。

“如果以后可以直接从医院信息系统抓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就不需要单独手动填写传染病报告信息了。这样以后就不会再发生类似的问题了。”吴尊友说。这就涉及到AI技术的应用,比如最近非常热门的ChatGPT,它将在未来的公共卫生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吴尊友说,有一种观点认为,公共卫生人员就是疾控系统的人员。事实上,医疗系统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是公共卫生的重要人才队伍。因此,未来的公共卫生事业也需要用好这支庞大的队伍,为未来应对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工作。

钟南山:下一波流行高峰转为局部发生

会上,钟南山院士表示,“基本结束”的说法是相对于去年新冠肺炎感染高峰而言的。目前大家都在预测下一个高峰,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预测。有人说是5月份左右,因为疫苗保护时间是半年,也有人说是9月份以后。

根据新加波和美国的疫情监测,钟南山院士认为,未来新冠肺炎高峰会在局部出现,但不会是全国范围,新药和疫苗的研发不会中断,可以做好准备。为了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新一波疫情高峰,中国正在研制针对新型变异毒株的新冠肺炎疫苗,预计将在几个月后上市。另有研究发现,处于“疫苗+突破性感染”混合免疫状态的人,会有6-8个月的保护期。

钟南山:戴口罩可以是可选措施

最近全国很多地方不再要求乘客坐地铁时戴口罩。也有研究认为,冬春季流感流行季节具有“滞后性”和“高流行性”的特点,与“戴口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密切相关。

对此,钟南山院士认为,在过去的三年里,戴口罩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预防病原体的手段,但在疫情的现阶段,戴口罩已经成为一种非强制措施。

“人长期接触流感等病原体,鼻腔刺激不足,对人体天然免疫力的形成不利。进入4月后,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不要戴口罩。”

吴尊友:如果没有明确要求戴口罩,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戴口罩

4月2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发文称,如果没有明确要求戴口罩,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戴口罩。

吴尊友说,口罩要戴多久,什么场合要坚持戴,什么场合可以不戴。这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管理问题,还与三年防疫训练的个人习惯有关。戴口罩主要是从健康防护的角度出发,尤其是防止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

吴尊友表示,中国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已基本结束,流感流行季节即将结束。目前,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对佩戴口罩没有统一规定。所以,一定要时刻带着备用口罩。

对于明确要求佩戴口罩的场合,如参加会议,会议组织者要求所有人佩戴口罩,或者乘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仍要求佩戴口罩的,按照规定执行。

在出入特殊机构或场所时,如养老院,特别是国家疫情期间未发生疫情的机构或场所,一定要遵守机构或场所关于佩戴口罩的相关规定。

对于没有明确要求佩戴口罩的场合,如进出酒店、商场、乘坐公交或地铁等,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景,比如医疗机构,建议佩戴口罩。

有沙尘天气或严重空空气污染时,建议户外活动戴口罩。

建议有发烧或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人戴上口罩。

如果同事出现咳嗽、发烧等呼吸道症状,建议有老人或儿童的家庭或抵抗力低的患者戴上口罩。

在公园、街道、小区等宽敞的地方,可以不用戴口罩。

以上就是关于【吴尊友:全球新冠大流行已趋于结束】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247.cn/3803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2023年4月15日 上午9:08
下一篇 2023年4月15日 上午9: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