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意味着什么登上网络热搜了,你怎看么看?

失去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意味着什么登上网络热搜了,你怎看么看?

失去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意味着什么今天被大家的关注度非常高,为了方便大家了解相关知识,2247为大家准备了完整关于该事情的所有相关内容,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具体都是怎么回事吧。

根据最新的人口研究预测,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也意味着中国将失去人口最多国家的头衔。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失去拥有腾跃的人口第一大国的称号意味着什么。com边肖。

失去人口第一大国的头衔意味着什么

据美联社4月10日报道,一系列人口统计学研究预测,印度将在4月中旬超过中国。联合国去年发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中预测,2023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和中国的人口争端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人口第一大国的头衔是福是祸仍在争论之中,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经济学家蔡芳在其新书《人口负增长时代》中指出,人口负增长的事实不会改变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预期,但我们需要及时准确地把握不断变化的人口数据及其发展趋势,警惕“黑天鹅事件”。

至少在过去的300年里,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在人口总量上一直紧随中国。所以,中国总人口见顶负增长的必然结果,就是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毫不拖延地拱手让给印度。

联合国最新的人口预测确实表明,这种变化只会发生在一眨眼的功夫——2023年(见图1-1)。“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并不重要,中国发展前景合适的参照系也不是印度。但是,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区分。将中国的人口转变和经济增长表现与印度进行比较也是有意义的,这更有助于理解中国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相关挑战。

事实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称号。根据英国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逊整理的史料,从公元元年到1500年,印度的人口比中国多。直到1600年,中国才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之后有一段时间,两国在人口规模上交替领先,但至少从1700年开始,中国就牢牢占据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位置。但如图1-1所示,1950年以来的人口变化表明,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印度独立以来,两国经历了不同的人口发展,在中国总和生育率持续下降的同时,印度长期保持较高的生育水平。

比如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早在1991年就跌破了更替水平,当时是1.93,而印度的总和生育率直到2020年才跌破更替水平,当时是2.05。且不说两国总和生育率跌破更替水平后持续下降的相对速度的差异,仅从总和生育率首次跌破更替水平的时间来看,两国的人口转变过程至少有30年的时间差。

中印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也是有目共睹的。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1年印度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1961美元,仅相当于中国1998年的水平。事实上,中国和印度的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有29年的时滞,期间两国的经济发展表现差异较大。按可比标准,1991年中国人均GDP是印度的1.8倍,2020年上升到5.7倍。

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在高速增长时期的经验表明,无论人口格局如何(比如对经济增长潜在有利或不利),无论是收获人口红利还是克服人口阻力,都需要依靠一系列其他条件,包括经济体制的激励水平、劳动力的整体受教育水平、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共享水平。没有这些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口只能成为负担,而不会转化为加速经济增长的红利。

从中国和印度早期交替领先总人口的漫长历史中也可以看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称号与发展业绩和水平没有直接关系。比如麦迪逊整理的历史数据,从公元元年到现在,中印之间以人均GDP衡量的发展水平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真正显著拉大两国发展差距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40多年的改革开放,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以往所有的历史。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时期(1980-2010年)确实恰逢有利的人口转变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确实得益于人口红利。从2010年开始,中国人口红利加速消失,经济增速确实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例如,在1980年至2010年典型的人口机会窗口期,中国实际GDP年均增速高达10.1%,在2010年至2021年人口红利加速消失期间大幅降至6.9%。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增长的表现将受到人口结构转型因素的影响,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然而,人口发展趋势的变化不是命运或极限,也不应成为经济增长的最终决定因素。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处于人口结构转型的哪个阶段,只要有合适的经济体制和机制,充分调动资源和要素,有效配置资源和要素,就能克服不利的人口结构因素的干扰,取得良好的经济增长绩效。此时,我们可以换一个比较对象,即从与印度的比较变成与美国的比较,加深对人口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命运这一论断的理解。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了2025年和2035年的经济发展目标。从定性的角度来看,这个目标表述为,中国到“十四五”末达到目前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现代化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数量上看,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从“十四五”时期开始,GDP年均增长5%左右。按照这个增速,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30年左右超过美国。从事预测的学者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增长率,相应地,2030年前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预期也是合理的。

现在来看,这个预测是科学客观的,本身没有任何瑕疵。我们应该有信心,人口负增长的事实不会改变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预期。但也需要指出的是,学者在预测未来经济增长率时,隐含的假设是中国人口总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换句话说,当时预计中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时,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即预计两个重要的转折点将同时到来。

这种同步预期不无道理。我们不妨回忆一下,2010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达到顶峰,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有意思的是,这一年也恰好是日本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一年,随之而来的人口负增长引发了日本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似乎表明,人口转折点和经济转折点之间存在统计相关性。虽然背后的逻辑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需要进一步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两者绝不是毫不相干的。

我们来关注一个已经出现的事实,就是中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时间先于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的时间。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7.7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18.5%。同年,美国GDP为23.00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23.9%。美国的经济体量仍然比中国高29.7%。

这是中国特有的“未富先老”的表现。过去,我们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独特表现的认识仅限于将老龄化程度与经济发展阶段进行比较。例如,我们经常观察到,在相同的人均收入水平下,中国的老龄化速度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高,总和生育率更低,人口增长率更慢。由此透露出的很多信息,无疑对我们理解中国的新国情大有裨益。

然而,这一新的事实,即中国人口转变的速度不断超出预期,应该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未富先老”的特征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与日俱增的性质,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往往超出预期。这说明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变动的人口数据及其发展趋势,隐瞒或判断不准都可能误导宏观决策。再者,无论数据揭示出怎样的趋势,决策者和研究者还是需要有超前的思维,既要密切关注“灰犀牛事件”的动态走向,也要警惕“黑天鹅事件”。

人口基数影响国力较量

印度上升到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位置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国力的较量离不开人口这个基础因素的考量。

印度人口规模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不仅仅是象征性的,因为人口因素也是推动文明进化的基本力量,人口的结构变化会影响人口与外部世界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外部关系。

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印度将与中国在低端制造业展开竞争。中国不是唯一拥有劳动力无限供给优势的国家,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为经济腾飞储备了大量年轻劳动力资源。

由此得到的启示是,人口不仅取决于国家、社会和政府的观念,还取决于国家是否有能力控制人口转化;庞大的人口充满挑战,但在积极的思维和灵活的制度下,有可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最终继续收获潜在的人口红利。

印度人口的比较优势是年轻劳动力充足,工资不高。但也有相对劣势,即作为产业工人,需要培训周期和成本,且受传统文化影响,工作效率似乎较低。这必然会影响其人口红利的转化。

管理庞大的人口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印度人口的强劲增长与该国流传至今的“子夫”生育文化密切相关。

印度的法定结婚年龄是女性18岁,男性21岁,但童婚在一些地区仍然很流行。据联合国统计,印度约有2.23亿女性未成年结婚。早婚导致早育多子,女孩入学率低。

从人口年龄结构看,我国0-14岁人口占17.95%,15-59岁人口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0%。印度0-14岁人口占31.2%,15-64岁人口占63.6%,65岁及以上人口占5.3%。

由此可见,印度人口年轻且充满活力,生育潜力巨大。然而,印度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这部分劳动力的整体教育水平较低。

根据预测,全球人口将在2064年增至97亿的峰值,印度人口将继续增长至17亿。管理如此庞大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口可能会成为印度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庞大的人口规模也会给印度的淡水资源、能源安全和环境卫生带来压力。

此外,面对迅速增长的劳动年龄人口,国家创造就业的能力也受到了考验。印度严重的阶级分化和固化制约了其生产力发展,以至于印度超过一半的劳动力仍然从事与农业相关的生产活动,效率低下,难以充分释放人口红利。

中国需要利用其人口优势

人口是最大的国家,18世纪法国思想家孔德说过,“人口就是命运”。

生育率高的国家往往是人均收入低的国家。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人口增长可能越来越集中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

从中国人口来看,中国目前面临着少子化和老龄化趋势的挑战。如何面对这种人口趋势的变化,需要我们正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不仅是个人、夫妻、家庭的“私人物品”,也是国家、社会、民族的“公共物品”,所以生育不仅是关系到家庭繁衍的家事,也是关系到民族繁衍的国事。传宗接代和种姓繁衍是中国永恒的价值观,追求人口可持续发展也是人类的普遍价值观。

2022年是中国人口负增长的第一年,中国大陆总人口降至141175万人,比去年底减少85万人,这是60多年来人口首次下降。中国由此进入了人口红利缩小、人口负担(债务)扩大的时期。

所以,如何保护好中华民族的生育文化和生育能力,确实是一个战略课题。中国要想回到更替水平附近的适度生育水平,推动以人口年轻化为目的的第三次人口转变的到来,“大力支持生育优化”和“软鼓励适度生育”是题中应有之义。

可以说,中国已经告别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地位,同时也告别了人口总量论统治的旧时代,而是迎来了培育和挖掘人口结构优势,依靠人口力量赢得未来的新时代。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巨大的人口变化,在新的征程中实现新的赶超。

以上就是关于【失去第一人口大国的头衔意味着什么】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247.cn/3712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2023年4月12日 下午12:24
下一篇 2023年4月12日 下午12:3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