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在前还是腊八在前(腊八和冬至哪个先过)
冬至和腊八都是比较特别的两个日子,都会有很多的习俗讲究,冬至一般是在每年的12月尾,是根据阳历时间算的,大多在农历十一月,而腊八一般在每年腊月初八,所以冬至在腊八节之前。
冬至在前还是腊八在前
冬至在前,腊八在后。
冬至大多是在阳历的12月21日,民间有 冬至十天阳历年的说法。腊八是阴历的十二月初八,通常都会在阳历的1月后,即元旦以后。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12月21至23日。自此起,气温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腊八节,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在古代,腊月是年岁之终,农闲的人们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
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1、吃饺子
在很多地方,都有在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在我们中国民间,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饺子都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相传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是因为不忘张仲景施舍“驱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在南阳当地,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2、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南方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广东冬至吃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清朝记载,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如今广东不少地区制作汤圆时,一般都加上一些黄糖,即甜汤圆,而江门五邑地区会制作"咸汤圆",这是用糯米粉揣成糯米团,然后挪成一条条比手指头大一点点,再用剪刀剪或用刀切成一个个小球,方方圆圆的,再配以新会甜水萝卜等滚汤后而制作出了"咸汤圆"。
3、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那时候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伏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4、吃馄饨
我国南方许多地方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南宋时,当时临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这一天吃馄饨的风俗。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国才开始盛行冬至食馄饨祭祖的风俗。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各地有不少特色的深受食客好评的馄饨,著名的有成都市龙抄手饮食店的抄手,其品种多种,皮薄馅嫩,味美汤鲜。
5、吃冬至面
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说的是冬至日过后,白天会越来越长。“冬至面”,俗称“挂面”,是面食其中之一,吃冬至面是安徽过冬至的习俗。冬至面是当地人传统手工制作而成,是我国冬至传统食俗。手工挂面制作非常讲究,均以上等小麦为原料,配以精盐、鸡蛋等天然原料,经过和、醒、盘、挂、拉等8道工序制成。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
腊八吃什么传统东西
腊八节吃的传统食物包括:腊八粥、腊八醋、腊八蒜、冰、腊八豆腐,等等。
1、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因此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2、腊八醋
腊八醋,传统腊八节习俗。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3、腊八蒜
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4、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5、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在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以上就是关于【冬至在前还是腊八在前(腊八和冬至哪个先过】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创文章,作者:共青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247.cn/203169.html